|
李华:小小电表 珍藏于心宿迁网讯 “小时候误碰家中漏电插座,因为被电过,自此对电有种‘一朝被蛇咬’的畏惧。谁能想到,长大后不仅与电结缘,电表收藏还成了自己的最大爱好。”4月27日,李华这位宿迁供电公司计量专家,尽管从事电能计量工作已20余年,但谈及电表时眼中仍充盈着执着。 由“恨”生爱,与电结缘 在李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玻璃展柜里,陈列着一排形态各异的电表。这些电表或古朴笨拙,或面容斑驳,有的源自德国日本,有的产自江浙余杭。 “展柜里的电表一共有18块,算是我近5年来的收藏成果。”李华说,自己有不少兴趣爱好,野钓、音乐、徒步,不曾想看似无趣的电表收藏却成了他最用心、也是持久的一项爱好。 “关于电表,说来惭愧,小时候有一段时间还对它特别排斥。”李华说,这主要是一次触电经历,让他恨物及乌。 李华1978年出生,童年时代的他,活泼好动,经常学着对门修理匠的模样,偷拆家里的废旧电器“练手”。“有次我一时兴起,在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,竟然去拆家中的插座,插座漏电,火花四溅,要不是老爸发现的快……”说起这段经历,李华也替自己的年少无知捏了一把汗。“挨了一顿打,老实了,自此再也不碰有关电的东西。”李华说。 自以为与电“绝缘”的李华,1994年夏,却以高于第二名10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徐州电校。“那会想法很简单,毕业后有分配,寻一个铁饭碗。”事实上,随着年龄的增长,李华发现自己对电的兴趣愈发浓厚。求学期间,李华电力基础课程全省统考全校第二名,获得1000元的奖学金。 “拿到这笔钱,我给自己添了一件当时流行的‘的确良’花衬衫,买了一块机械表。”李华打趣地说,“电给我带来这多‘好处’,让我如何不爱它?” 网上“淘”宝,结识至交 李华回忆,真正的电表收藏之路,要从工作后说起。1997年李华以优异的成绩从徐州电校毕业,后被分配到宿迁供电公司计量班,开始了长达20年与电表计量打交道的职业生涯。 “刚工作那会,我主要负责抄表、装表,当时还练出一项绝技:扛着梯子骑自行车走街串巷,如履平地。”李华回忆道。时光荏苒,智能表装上以后,每家每户的用电,都可以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自动进行采集,再也不用人工爬高上低了。 “从智能电表普遍使用开始,我就寻思,如果能把那些淘汰的电表收集起来,应该很有纪念意义。”李华是一名网络达人,他首先想到从网上“淘”宝。“通过网络,我结识了一位有着同样爱好的北京网友。”李华指着他珍藏的电表介绍,网上电表相较旧货市场可选择性大,费用也不高,从几百到几千不等。“这只2004年产自日本的单相表,是我在2015年从北京网友那里淘来的,也是我收藏的最早的一块电表。当初之所以相中它,不仅因为这块表的外观很精致,也是因为在机械表时代,这块表非常精准,校准一次,可以使用十年。” “这只1959年产自哈尔滨电表仪器厂的单相表,也是从那位网友那里淘来的,它上面标有‘瓩时’的字样,在以后的电表上基本都使用英文字母,不再有这样的汉字标识,因此显得特别有年代感。”李华说,一来二往,他们在线上竟然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,有时对方淘到电表,还主动向李华询问它们的“出身”。“这样的友谊维持了两年,很遗憾,由于他的妻子患病需要照顾,他无心再顾及电表收藏,后来我们也渐渐断了联系。”李华说。 探索钻研,见证“蜕变” 2018年,李华在自己的工作室,专门“辟”出一块地方,并制作了玻璃展柜,给他收藏的十余只电表安了一个“新家”。李华说,这样,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到过去的电表,也时刻激励自己,去努力钻研每一次电表升级背后的技术革新。 此后,李华先后研制出了智能电表自动分拣装置,创立了“装表接电四步操作法”实现装表接电操作零差错,获得了系统内广泛推广应用,该操作法还获评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。 此外,他还研制了户表对应关系测试仪,使以往需两至三人的工作,实现一人即可操作,在居民小区新装业务核对电表与客户室号对应关系时准确率达100%。 “我很感激这些小小的电表,它不仅见证了宿迁电力的变迁,更记录了我的成长历程,它带给我很多荣誉,赋予我生命里许多美好的瞬间。”李华动情地说。(王松竹) |